慢性疼痛已不是難解問題
呂學禎博士/ 臨床心理師
慢性疼痛已漸漸成為醫學門診中常見的主訴問題,肌筋膜疼痛(Myofascial pain)是目前常見的慢性疼痛,然而造成疼痛的原因與治療方式卻是常常使醫師與病患摸不著頭緒。
過去常常將慢性疼痛問題與肌肉緊繃畫上等號,從教導病患如何漸進式肌肉放鬆到運用生理回饋技術使病患學習肌肉放鬆,許多的治療方式著眼於肌肉的緊繃問題,這類的治療方式我們卻看不到有效的治療成效。並且透過肌電圖(Electromyogram )的檢測也無法觀察到疼痛部位的肌肉緊繃的激發現象。
隨著研究的證實,我們發現肌肉組織中的肌梭(muscle spindle)受交感神經纖維(Sympathetic nervous fibers)與腎上腺素(Adrenaline)所影響,長期的交感神經過度激發是導致肌肉疼痛與調節慢性肌筋膜疼痛的關鍵,此外,找到確切誘發肌肉疼痛部位(Trigger point)才能有效的減輕不適。
從身心交互影響的觀點中,調節與管理自身情緒或生活壓力也是影響慢性疼痛的主要因素。透過有效調節自主神經系統與生活型態,已被證實是最有效治療慢性疼痛的方式:
(1)找到確切的肌肉疼痛部位(Trigger point)
(2)結合心跳變異生理回饋(Heart rate variability biofeedback)治療,以調節自主神經系統的平衡
(3)調整生活型態,如:調整運動型態(頻率、強度、運動方式)
過去被認為難解的慢性疼痛問題在現今已不再是難題,尋找具備相關專業訓練的心理師,透過全面的症狀與生活型態的了解,能有效地幫助您緩解與消除多年的困擾,讓慢性疼痛問題不再成為生活中的絆腳石。